1947年深秋的辽东山区,寒风卷着落叶在山间呼啸。
韩先楚勒住战马,举起望远镜观察远处的威远堡。
身后的参谋们急得直跺脚:"老韩,咱就两个师的兵力,对面可是老蒋的嫡系116师!"韩先楚没搭腔,眯着眼睛盯着地图看了半晌,突然咧嘴一笑:"怕啥?老子带你们去吃顿好的!"
三天后,威远堡被拿下,这场教科书般的奇袭让"旋风司令"的名号响彻东北。要说这韩先楚打仗,那真叫一个邪性。1935年在陕北,彭老总明明下令"定边城坚,不可强攻",这位爷倒好,硬是带着突击队从城墙豁口爬了上去。气得彭老总直拍桌子:"这头犟驴!死棋都能让他走活了!"
鞍山战役那会儿更绝。四纵被国民党新一军的坦克堵在钢厂里,连炊事班都抄家伙上了。韩先楚一脚踩在弹药箱上:"德国人修的炮楼咋了?老子用炸药包给它开瓢!"炊事员老李腿肚子直打颤,韩先楚夺过他手里的擀面杖:"哆嗦啥?打完仗给你换根金的!"这一仗不仅逼得184师起义,还缴获37门山炮,后来四纵的"旋风炮兵团"就是这么起家的。
要说韩先楚最拿手的,还得是雪地作战。1947年临江前线,零下三十度的天气,曾克林司令主张先打软柿子滇军20师。韩先楚抓起把雪搓了搓脸:"嫡系89师咋了?刚来三天,工事都没挖利索!"当天夜里,三十辆大车悄悄出发,车板上铺满了新割的乌拉草。战士们后来都说:"那晚脚底板的热乎劲儿,比娶媳妇还暖和!"
辽沈战役前夜的威远堡之战,韩先楚又玩出新花样。三纵参谋们看着作战方案直发愣:"预备队不攻城?埋伏打援?"韩先楚把铅笔往地图上一拍:"这叫'倒卷帘'!116师是鱼,207师就是送上门的下酒菜!"国民党东北剿总后来在作战日志上特意标注:"遇韩部,慎夜战。"翻译成大白话就是:晚上碰上这尊神,赶紧烧高香吧!
这位"旋风司令"带兵有个特点,专治各种不服。1950年云山战役,三十八军奉命穿插三所里。战士们跑得脚底板冒烟,先头部队抵达松骨峰时突然发现,这地形跟当年辽南的摩天岭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得,又是韩司令的老套路!
1955年授衔时有人算了笔账,东野三大主力纵队里,有11位开国将军都在韩先楚手下干过。这些将领有个共同特点——打仗都带着股子邪劲儿。原四纵参谋长宁贤文说得好:"韩司令打仗就像老鹰抓兔子,看着在天上转悠,其实早把地形刻在脑子里了。"
要说韩先楚最让人佩服的,不是他打了多少胜仗,而是能把一套打法玩出花来。从红军时期的"中心开花",到解放战争的"倒卷帘",再到抗美援朝的千里穿插,这位爷愣是把游击战玩成了艺术。国民党将领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,怎么每次碰上韩先楚,明明看着稳赢的局,最后都变成了送人头?
这篇文章就是想把快乐和正能量传达出去,没什么低俗或者不好的引导哈,如果有侵权情况就联系我们。
